1、水产养殖废水的危害
目前,我国的水产养殖行业虽然发展导十分迅速,但养殖技术水平较低,不仅养殖过程不够规范,养殖方法也严重缺乏科学性及合理性,特别是个别养殖户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没有对养殖过程严加管理,从而导致污染更加严重。水产养殖废水不仅会污染生态环境,更会影响水产品的质量,最终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解决水产养殖废水问题,是关乎经济民生的重大问题。
1.1 对水产品产生的危害
水产养殖过程中,废水的产生主要来源于过量或是劣质的养殖饮料以及各种化学品,如鱼池消毒剂,各种预防水产品病害的药剂等。过多的饲料以及化学品没有及时处理,就会在水中分解,污染水体,使水体变为水产养殖废水,进而在排除后污染当地的生态环境。特别是其中一此高毒性药品,很可能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元素,在没有及时处理的情况下,会在水生生物的体内堆积,再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最终损害人的身体健康。
1.2 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危害
目前,水产养殖大多采用集约化的方式进行养殖,这种养殖方法导致水产品的密度较高,因此,水生动物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尿液和粪便无法及时清除,水体中此类物质的含量较高。久而久之,这些废弃物会导致水体中的氨、氮、生化需氧量等不断增加,造成养殖水产富含大量的氮、磷等有机污染物,如果没有经过科学的处理就将养殖水体排入到自然环境中,就会对生态环境的平衡造成破坏,使环境水体中的溶解氧下降,氨、氮、亚硝酸盐等物质增加,从而滋生出大量的细菌、微生物,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使水体的水质下降。除了破坏水体的水质外,水体周边的动植物也会造成影响,如大量的残留化学品会随着食物链进入到动植物体内,影响动植物的健康状况,进而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2、水产养殖废水处理技术
和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相比,水产养殖产生的废水具有独特污染特点,其水体中污染物质的组成成份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具有根本性的差异,水产养殖废水主要表现为水体富营养化,其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同时还含有细菌、溶解性有机物等。随着我国水产养殖行业的不断发展,水产养殖废水的总体排放量也在不断增加,成为威胁生态环境的重要污染因素之一,也是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目前,对水产养殖废水的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以及生物处理技术3种,其中效果最好的是生物处理技术,这种处理技术不仅能顺利地对水产养殖废水进行净化处理,而且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较小,还具有经济适用等优点,因此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
2.1 物理处理技术
物理处理技术主要有2种方法:过滤法和泡沫分离法。
2.1.1 过滤法
就是利用过滤器或具有吸附过滤功能的物质,对水产养殖废水进行过滤,将养殖废水中的大颗粒悬浮物过滤出来。此外,还可以利用过滤物质中的吸附作用,对养殖废水中的金属、氨、氮等溶解态污染物进行吸附,使之脱离水体,从而使养殖废水得到净化处理。
2.1.2 泡沫分离法
是将空气通入水中,从而使水体表面的活性物质附着在微小的气泡上,再随着气泡上浮到水面,形成泡沫,然后通过对泡沫的清理使这些污染物质脱离水体。
2.2 化学处理技术
化学处理技术主要有氧化法和电化学法2种,利用化学处理技术对水产养殖废水进行处理,其效果较好,但在处理过程中,需要使用化学添加剂,如果控制不好,很可能会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
能会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所谓氧化法,就是利用臭氧、过氧化氢、二氧化氯等具有较强氧化性的化学物质作为氧化剂,利用氧化作用对水产养殖废水中的有机物质进行分解,从而使养殖废水得到有效的处理净化。
电化学法就是利用电流的作用,通过对养殖废水输入一定的电流,溶解其中的亚硝酸盐和氨、氮等物质,使养殖废水得到处理。
2.3 生物处理技术
生物处理技术是应用较为广泛一种水产养殖废水处理技术,主要有以下3种方法。
活性污泥法,是通过向养殖废水中通入空气,使微生物大量繁殖形成污泥状絮凝物,再采用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和氧化能力的微生物群,来去除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生物膜法,是利用生物过滤器中在的微生物,来处理养殖废水中的污染物。
生态处理法,可细分为人工湿地和生态浮床等方法,都是利用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的植物来处理养殖废水,实现对养殖废水的净化。
3、结语
解决水产养殖废水污染问题,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必须要高度重视,加大力度解决水产养殖废水污染问题。